本校公民素養陶塑計畫以「課程革新」為核心,「境教陶冶」為重點,輔以「健全制度」為目標,從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到潛在課程,皆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扮演啟發引導之角色,行政單位作為統籌支援之後盾,透過教育的無縫接軌與全時教養,培育現代公民。經由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第一期的成果,在教育理念、教學設計、制度面的推動及獎勵措施的制訂上,皆已有一定基礎,並已凝聚起全校教師重視教學的共識。
第二期計畫以「制度性改革」為重。本校通識教育之課程架構中,除「核心通識課程」外,原即有由各學院開設「通識深化課程」及「通識輔助課程」之設計。所謂「深化課程」係指由各學院開設各該學院認為學生所需要之通識課程;所謂「輔助課程」則係指由各學院開設該學院學生在進入職場前所需具備之職前預備課程。由於通識課程已制度化納為大學部學生之必修課,若將公民素養陶塑計畫之目標與通識課程聯結,將可制度性植入高醫大之教育體系之中。故第二期制度性改革即針對本校「核心」、「深化」、「輔助」三類通識課程作全面性之整理。在「核心課程」中嵌入公民素養之五大內涵,並增加過去通識核心課程較少探討之「媒體」構面課題。在「深化課程」方面,專業學習中融入了通識核心理念,並結合學院整體教育目標,開展具學院特色型的通識課程,引導各系「深化課程」皆符應公民素養之五大內涵。至於社會參與式學習觀念之內化,除了延續「通識輔助課程」重視職涯輔導之基本方向外,更延伸職涯課程的學習場域、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學習,引導該類課程全面納入社會參與行動方案,真正體驗「做中學」,並建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與價值觀(職業倫理與道德),激發其社會意識。因此第二期計畫是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檢討革新,開發有效的教學策略,並將計畫內容逐漸內化至本校體制的運作中,以落實公民素養教育永續奠基。
本期(第三期)計畫係針對第一、二期實施成果做檢討評估修正後,予以系統性的歸納與延續,除在既有基礎上擴大辦理,如將計畫課程數量由45門擴增至 54門,並且深化「大學入門」課程,與全面推動之「書院教育」結合,並深入連結生活學習圈之運作。
以前兩期計畫的成果作為基石並持續改善,透過活動及課程後的問卷檢核,也藉由教學卓越計畫人文培育追蹤機制所開發的「校園人文素養調查問卷」,作資源投入的成效檢核與檢討。本期計畫最終目標在於「延續」與「永續」。在「延續」方面,第三期計畫將延續並擴大前兩期成效良好的各項實施策略,延續既有培養學生公民素養的成效。在「永續」方面,將透過學校已建置的制度,結合全面書院教育的推行,使本校公民素養的培育經由課程的改善、師生互動的增進、制度的變革等,將計畫成果內化後永續進行。
第三期計畫重點特色 | |
大一年 | |
特色: |
(一) 結合高醫書院,以校長為書院院長,全校大一新生皆為書院生,透過全體住宿、師生密切互動及各式人文藝術活動,以身教與境教方式,養成學生自主學習,以培育「熱情、關懷、團隊、感恩、尊重、禮貌」的書院精神及五大公民素養。 (二) 傳承高醫的創校精神,學習杜聰明博士及本校傑出校友典範,培養倫理、民主、科學、媒體與美學之公民素養。 |
生活學習圈 | |
特色: |
(一) 結合高醫五大書院,共宿共學,形塑緊密而多元的生活學習圈。 |
核心素養融入專業課程 | |
特色: |
(一) 學生分享專業知識核心素養之體驗:將課程所學知識以文字、影像、語音或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課程結束後將成果放在網路媒體上與人共享,以發揮課程影響力。 (二) 建立跨領域教師社群:藉由跨領域教師社群的建立,強化融通課程的教師素養,以深化學生們的學習情形。 |
通識核心課程 | |
特色: | (一) 建構本校通識核心七大領域課程的優質教學模式,編撰教材和建置教學資料庫。 (二) 增開七門符合公民素養三大精神及五大素養之新課程。 |
社會參與式之學習 | |
特色: | (一) 發展多元化的社會參與式課程 (二) 課程與社會參與結合,落實社會關懷 (三) 建立教學社群,以推廣社會參與式課程 |